减肥方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靠谱的惜命方式不是养生,是减肥 [复制链接]

1#

朋友,8月了,下周就要立秋了,你身上的膘可还安然无恙?

有群人从过完大年十五就吵着减肥。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想瘦成“一道闪电”的,一不小心成了“球状闪电”;

把头像换成“不减二十斤就XXX”的,再也没换过头像;

发誓减了肥就去和男/女神表白的,终于热泪盈眶喝了人家的喜酒,没准还随了份子……

减肥确实难,为了能让更多人在正确的方法上付出油水,这份减肥指南,请你一定收好。

一般人,都可以告诉他。

1

什么人需要减肥

大多数人相信人分两类,一类是喝水都长肉的,另一类是怎么吃也不胖的。

BBC很好奇第二种人是否存在,于是他们选了十个所谓“吃不胖”的人。

研究人员要求他们平均每天吃卡路里的食物,并限制运动,看他们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可喜的是,他们都胖了。

但失望来的很快。

这些胖起来的人中,一个亚裔小哥增加的体重只有2%是脂肪,而他的基础代谢增加了近30%。

这意味着,在别人身上能长成肉的,被他的身体拼命消耗着。

不仅如此,参与实验的十个人,在结束了增重实验之后,回到以前的生活状态,不可以放纵或节制,一个月后他们基本都恢复了之前的体重和体型。

研究证明,胖瘦确实和基因有关。

是所谓“天选瘦子”和“天选胖子”。

不过别灰心,毕竟人类总是有让自己逆天改命的能力。

首先我们得知道,减肥是为了什么。

要严肃面对减肥这件事,因为肥胖确实会影响人的健康。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肥胖也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

研究显示,严重肥胖比体重正常者,糖尿病病发率增加了30倍。

并且,脂肪过多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引发脂肪肝,重度肥胖者病变率高达61%~94%。

《柳叶刀》杂志上发表过一项Meta分析,结论证实,超重和肥胖与过早死亡(35~69岁)风险显著增加相关。

“平均来看,超重的人实际寿命会比预期寿命缩短约1年,而中度肥胖的人实际寿命会比预期寿命缩短约3年。

此外,肥胖男性比肥胖女性过早死亡的风险更高。”

除此之外,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疾病与肥胖密切相关。

但体重和视觉上的胖瘦不是准确衡量一个人是否需要减肥的标准。

运动员肌肉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体重偏重但仍然是标准身材;

很多天生看起来很瘦的人,因为生活、饮食习惯的原因,内脏的脂肪含量很高,这也是很可怕的。

有两个标准可以衡量:

(1)身体质量指数BMI(BodyMassIndex)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分级,按照人体差异,亚洲和中国标准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在中国标准中,BMI超过28就是肥胖。

(2)体脂率(BFP,Bodyfatpercentage),也就是脂肪占体重的比率,是衡量胖瘦的最客观的指标。

体脂率的数值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对于成年人来说,男性标准在15%~18%,女性的标准在25%~28%。

测量方式有很多,比如皮脂钳测量、水下称重等,为了方便,可以自行使用体脂仪、体脂秤等简易工具,不过只能作为参考;

如果有条件,医院用专业设备进行体脂测量获得数据。

男女不同体脂率大致身材示意图

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健康层面,并没有减肥的必要。

但如果是关于精益求精的审美,就是另一种追求了。

2

这些误区

减不了肥还毁身体

阻碍很多人“大变身”的,是一些至今还在被以身试法的“伪科学”。

“一口吃不成胖子”,长在你身上的每一斤肉,都不是轻松得来的,而是你日复一日、辛辛苦苦、一口一口吃出来的。

节食就行了?

不吃,才更要命

在各种节食大法中,有一种“阿特金斯法”靠不吃碳水化合物,而只吃蛋白质来减肥。

尽管这种方法可在短期内使体重显著降低,但长时间大量摄取蛋白质,不摄入碳水化合物,可能加大对肝、肾的负担。

终生实践此“节食减肥法”的阿特金斯博士,年死于心肌梗塞,且罹患心脏病、高血压等肥胖疾病。

naturallyhealthyheart.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