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9927173330035222&wfr=spider&for=pc长期股权投资
作者李明明
前言:长期股权投资对我们会计从业者来讲,有人说是一座难越的高山或叫一块难啃的骨头,其实只要掌握整个框架知识结构和里面的关健知识点,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长期股权投资。
多选
喜欢的请给个赞
写的非常好对我学长投有帮助让我对会计又加深了认识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一般我们认为只要超过20%对被投资企业进行的投资,就可以称为长期股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又分为重大影响(超过20%未达到50%,又叫联营企业),达到50%这个点叫共同控制(又叫合营企业)和控制(超过50%,又叫母子公司)三种。长期股权投资是由企业合并产生的,什么叫企业合并呢?分为三种:控股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控股合并:A合并B,B还存在。吸收合并:A合并B,B不存在了。新设合并:A合并B后成立了C,A和B都不存在了。既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被合并方都不存在了,也就不存在长期股权投资了。我们下面介绍是是控股合并。核算方法分为两种:权益法(20%~50%)和成本法(50%以上)。成本法又分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一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投(非同一控制)(超过50%,成本法核算),所谓非同一控制就是投资方和被投资方不受同一方或相同多方控制,就是相互不认识,不是一个集团的。
初始计量
借:长期股权投资(长投的入账价值就是对价的公允价值之和)
贷:银行存款(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投资性房地产/股票/债券)。
因为银行存款已是公允价值,下面非现金资产-固定资产为对价加强理解一下:
例1:A公司用固定资产换入B公司持有C公司60%股权,A和B不属于同一集团控制下的企业,固定资产原值10万元,已提折旧2万,已提减值准备1万元,公允价值8万元(就是卖价),A公司因合并发生审计费,评估费,佣金共5万元,增值税率:13%
此时要理解成A公司把固定资产卖掉后换入长投,卖价和税金作为长投的入价成本,固定资产还是按处置时作会计处理:
第一步:固定资产转入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7
累计折旧2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
贷:固定资产10
第二步:收到卖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9.04(原来在会计处理时,科目应是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此时换成长期股权投资就可以了。不要忘记含增值税,如果是存货可能还含消费税,存货在确认收入时别忘记结转成本。)
贷:固定资产清理8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4
第三步:结转固定资产清理的利得
借:固定资产清理1(借贷差额,反向结转)
贷:资产处置损益1(非日常活动用营业外收入或支出,这个利得要交企业所得税的)
借:管理费用5(合并费用计入管理费用就OK了)
贷:银行存款5
如果是发行股票作为对价呢?
例2:A公司发行股票购入B公司持有C公司70%股权,A和C不受一方和相同多方控制,发行10万股,每股面值1元,每股股价3元,发生股票发行费20万元,又发生因合并评估审计费4万元,合并日C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4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也就是市场卖价)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合并评估审计费计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股票发行费20万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20万
贷:银行存款20万
小结:发生的股票发行费20万不能计入长投成本,必须冲资本公积。顺序依次是先冲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按1比9,如果是发行债券计入债券初始成本。
例3:A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受让B公司持有C公司70%股权,债券面值万,发行价万,年利率6%,支付债券发行费3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应付债券-成本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10
支付债券发行费3万
借: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
贷:银行存款3
上面例2中有句话展开理解一下:合并日C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40万元。净资产不就是资产总额减负债总额也就是所有者权益嘛,A公司买了C公司70%的股权,也就是40万*70%=28万,也就是说C公司账面只值28万,但A公司为什么用市值30万的股票买一个只值28万的公司呢,A公司多花的2万是啥?同志们多花的2万就是商誉,商誉是什么?商誉是一种资产。为什么我们在资产负债表所有科目中找不到商誉这个科目呢,因为商誉可不轻易出现,她只会出现在合并报表中,在个别报表中从不出现,而且只会在股权收购中出现。那我们长投取得后是用成本法核算(不管同控还是非同控),成本法下资产负债表日是要编制合并报表的,那时商誉就出现了。那非合并形成的长投我们知道用权益法,权益法是不编制合并报表的,那长投只能隐藏在个别报表中了,商誉就无出头之日了。C公司个别报表仅仅提供了可辨认净资产,可没提供不可辨认净资产哦,不过她也没办法单独提供,商誉就是不可辨认净资产。又引出一个知识,原来净资产还分可辨认和不可辨认的。
小结:非同控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成本一定是对价的公允价值之和,含增值税消费税,不含因合并发生的审计评估等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中的管理费用中),如发行股票的费用冲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够冲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发行债券发生的相关费用计入债券的初始成本,也就是冲溢折价。对了,还有如果合并时对方有未分的股利不能计入长投成本,计入应收款项,如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下面讲同控啦,非同控下长投入账成本是对价的公允之和,那同控就是自己家的买卖,只是左右口袋的问题,大家都是同一个集团公司嘛,谈什么买卖,也不影响损益,下面开始:
二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同一控制)(超过50%,成本法核算)
初始计量,就是长投以什么金额入账(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这句太重要了,这是它和非同控长投入账成本本质的区别,什么叫: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呢。怎么去理解好呢?举例吧:马云的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截至年11月25日共有58笔对外投资,其中有两家全资子公司:阿里巴巴(重庆)有限公司(下称重庆公司)和阿里巴巴(宁波)有限公司(下称宁波公司)。那重庆公司如果想收购宁波公司的股权就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重庆公司真要收购宁波公司的股权,第一步先怎么办呢,那必须先查一下宁波公司在母公司(阿里中国)合并报表中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是多少,查之前还得搞明白一件事,就是得先搞明白宁波公司的出生,意思就是说宁波公司是阿里中国亲生的呢,还是阿里中国从别的公司买来的,如果是买来的,那阿里中国买的时候如果是非同控买来的。现在就宁波公司不同出生作两种理解。
第一种(宁波公司是阿里中国非同控买来的)
年1月1日阿里中国从A公司以万购入宁波公司80%股权,购买日宁波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万元,这时阿里中国就是非同控合并了宁波公司,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亏了多少呢或多花了多少钱呢?-*80%=-=40,多花的这个40万就是阿里中国购买宁波公司80%股权的商誉,那如果不是80%而是%购买呢,反推一下80%商誉是40万,那%商誉就应是40/80%=50万,那说明宁波公司账面资产虽然是万,这万只是可辨认的,还有不可辨认的呢,那就是50万,那宁波公司其实价值不是万,而是万,现在回头来算一下阿里中国买的到底亏不亏,宁波公司的80%净资产(可辨认+不可辨认)就是(+50)*80%=,阿里这才明白过来也不算亏,刚好。但是宁波公司个别报表中净资产账面价值还是万,但是阿里中国作为合并后的最终控制方的合并报表中加上了商誉,净资产就变成了万*80%=万,现在好了,你重庆公司既然要买得按万*80%来,就验证了上面那句---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应了那句啥事都得按套路来,而且同控不产生新的商誉哦。
第二种如果宁波公司当时是阿里中国自创的,那账面净资产的份额就是万*80%=万了。明白了吧。
如果贷方不是银行存款,而是固定资产无形等,转出资产按账面价值结转,又叫账面代价,账面代价含税。发生的审计评估费用同样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中。
再以固定资产举一个例子吧
重庆公司以固定资产取得宁波公司80%股权,合并日固定资产原值万,公允价值75万,已提折旧15万,已提减值准备15万,宁波公司账面净资产金额30万,其中资本公积3万,盈余公积5万,未分配利润15万,发生评估等费用12万,增值税率13%,。
借:固定资产清理70
累计折旧1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5
贷:固定资产
借:长期股权投资24
资本公积3
盈余公积5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7.75
贷:固定资产清理7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75*13%=9.75(增值税一定要用公允价计税)
支付的评估费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12
贷:银行存款12
如有宣告未分的股利同样不能计入长投成本,应计入应收款项处理
小结:同控取得的长投除初始入账成本和非同控不一致外,其他如评估审计,发行股票债券的费用还有未分股利等会计处理均相同。
对了,不管同控还是非同控在子公司宣告发放股利时,会计处理相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内部发生变动,总额不变母公司不得确认投资收益。
宣告时:借:应收股利发放时:借:银行存款
贷:投资收益贷:应收股利
另外:如果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就是以投资为主营的公司,如基金公司等,是不能作为长投核算的,用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还有在判断控制权时,应考虑间接持股,在个别报表只能是直接持权份额。还有长投是一项资产,也会有减值的情况,如有减值情况发生,借:资产减值损失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减值以后不得转回。
成本法核算下不管什么情况不调长投,除非发放分红母公司才确认投资收益。
三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
就是20%到50%这个区间,达到了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又叫联营,共同控制叫合营,用权益法核算,不需编制合并报表,权益法相对成本法要复杂的多,也是基础,因为成本法在编制合并报表时还要恢复成权益法,那时才是最完美的权益法。权益法实质就是投资方应享有的权益份额与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比例相一致。长投在权益法核算下有四个二级科目(很重要),分别是: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叫她“长投四姐妹”)分别解释一下吧。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取得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对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核算被投资企业损益发生变动,如实际利润和分配利润等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核算被投资企业其他综合收益变动,比如:被投资企业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存货转换成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过程中升值的部分,或被投资企业有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就是以上三个之外的。
好,先看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成本的计量
借:长期股权投资(合并对价的公允价值,和非同控一样,另加上合并费用)
贷: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投资性房地产股票债券等的公允价值,发生的合并费用计入长投成本,这和同控非同控不一样了,发行股票债券的费用依然和同控非同控一样)
确认好初始成本后按下面这个程序依次调整(这和因合并形成的长投不一样了,也是和成本法的本质区别)
第一步: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
例:年1月1日A公司支付万元取得B公司持有的C公司30%股权,另支付评估费审计费5万元,当日C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万元,公允价值万元(这个公允价就是评估价,收购这种大事总要找事务所评估的)。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这时我们要拿支付的万和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万*30%=万去比较,这次花万好像赚到了-=75万,其实不然,少花的75万要调整长投的初始成本,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75
贷:营业外收入75
如果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小于万,则不做调整,就是多花钱不调整,那差额为什么计入营业外收入呢,因为权益法都是公允对公允,少花的钱理解成被投资企业持股方对投资企业的捐赠。如果公允和账面价值一样就按账面金额计算。
第二步:对被投资单位账面利润进行调整后,按投资比例确认应享受的净利润。1.调整被投资单位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及货币口径。2.调整被投资单位的账面利润为公允口径利润,3.抵销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顺流+逆流),这一段全是重点。被投资企业有累计优先股股利的要减去后再乘份额。
第2个小点--调整被投资单位的账面利润为公允口径利润怎么理解或怎么去调整呢?举例:
A企业于年1月1日支付银行存款万元取得B企业40%股权,购买日B企业可辨认资产账面价值万,公允价值万,经评估多出的万系二项资产所导致,一是有台设备账面价值(不考虑净残值),评估价万,折旧年限5年,是最后一年,二是有批存货账面价值万,评估价值万,当年已对外售出80%,B企业年实现全年净利润万元。
这题第一步先看要不要调长投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万和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碰一下,万*40%=万,显然少花钱了,要调长抽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
第二步:B企业年的净利润*A企业享有的份额40%=万,这万A企业能直接确认投资收益吗?不能。因为B企业实现的万净利润是按账面口径计算得来的,作为我A企业必须调整成公允口径的,看一理引起公允和账面差的两项资产,先看固定资产,账面,公允,还有1年折旧,相当于B企业年只计提了万的折旧,公允的万没有计提,少计提的成本费用应扣减净利润,万-万=万,公式:账面净利润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允价值万)/剩余折旧年限1年=万。再看引起差额的第二项资产存货,账面价值万,公允价值万,当年已售80%,公式:年净利润+*80%-*80=+(-)80%=万,最终用万加上二项负的,也可以理解减去两项资产得到万-固定资产调整的万-存货调整的=万再乘以享有的份额40%=万,这时用到长投的第二个明细科目损益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如果发生亏损,则相反)
第3小点抵销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顺流+逆流),顺流就是A卖给B,逆流就是B卖给A。这一句又怎么理解呢,抵销就是减嘛,还有未实现和内部交易损益,举例吧。
A公司持有B公司30%有表决权的股,对B公司有重大影响,年发生如下业务内部交易:
年3月A公司出售一批商品给B公司,成本10万,售价15万,B公司将这批商品确认为存货,当年对外售出90%
年6月30日B公司出售一批商品给A公司,成本30万,售价39万,A公司将这批商品当固定资产管理,折旧年限3年。
年A公司实现全年净利润万元
A公司对B公司年的净利润显然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经过调整,
万-逆流未实现的损益(15-10)+(15-10)*90%(全部未实现减去实现的,就是卖掉的啦,就是真正未实现的-(39-30)+(39-30)/3年*半年折旧0.5=.5-9+1.5=
A公司年应享有的投资收益*30%=38.4
借:长期股权投资38.4
贷:投资收益38.4
内部交易如因资产减值造成的亏损交易,则不做抵销调整。
第三步取得现金股利或利润的会计处理(被投资企业宣告分配时
借:应收股利(按投资份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分配时为什么调减长投呢,因为在被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时已按份额全部增加了长投,相当于分配时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在减少。
被投资企业分录: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应付股利
第四步被投资企业发生超额亏损
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企业发生的净亏损,应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该类长期权益不包括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产生的长期债权以)。除按照以上步骤已确认的损失外,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将承担的额外损失,确认为预计负债。除上述情况外,仍未确认的应分担被投资单位的损失,应在备查簿中登记。发生亏损的被投资单位以后实现净利润的,应按上述相反的顺序进行处理。顺序依次是: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长期应付款---预计负债---备查簿。举个例子吧。
A持有B企业20%有表决权股权,年资产负债表日A公司长投总账余额80万元(投资成本10万,损益调整50万,其他综合收益18万,其他权益变动12万),A受让B时合同中规定按投资份额享受和承提利润和亏损,同年8月份B企业向A企业借了万元用于临时资金周转,年B企业生生净亏损万元。
确认净亏损中A企业应承担的份额-*20%=-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80(此时把长投通过损益调整这个二级科目减记到零)
长期应付款40
第五步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
这个上面做过介绍,大概就是非投房转投房升值,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份额)
贷:其他综合收益
第六步被投资单位其他权益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份额)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上面几个之外的先计入其他权益变动
小结:长投权益法核算通过以上六个步骤一定要牢记并理解。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的转换主要沿两条线进行,一条是上升线,就是由未达到20%(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上升到20%-50%之间(长投权益法核算),未达到20%升到超过50%(长投成本法核算),长投权益法升到成本法核算三种;另一条是下降线,就是长投成本法到长投权益法,长投成本法到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长投权益法到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共六种转换方法。看起来挺复杂的,其实不然长投的六种转换知识点都是上面介绍过的,下面我们就沿着上升这条线开始:
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上升到长投权益法
复习一下,我们知道不管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其他权益工具投资都是用公允价值计量,区别就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是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置计入投资收益。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和处置损益都计入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二者在转换成长投时的会计处理略有不同,举例吧。
例:甲持乙10%股权(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账面:万,公允价值变动万,10%股权的公允价值0(就是卖价),甲又向乙支付0万获得乙15%股权,对乙达到了重大影响。支付审计评估费用8万。受让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和公允价都是1.2亿。
这时长投的投资成本应该怎么入账,要理解成把对乙持有的10%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以公允价值卖掉,同时用支付15%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增值税消费税和相关费用之和作为对价,作为长投的初始成本。
如果是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0+0+8=8
贷:银行存款8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这就是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利得)
如受让的15%股权的对价不是银行存款,而是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时和非合并形成的长投权益法作一样会计处理,股票发行费冲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这不都是上面介绍的知识嘛。
如果是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0+0+8=8
贷:银行存款8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盈余公积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0(留存收益按1:9分配)
这是还没结果,上面的留存收益只是将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在处置时的利得结转了,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还没结转,当时公允价值变动是这样会计处理的: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
现在相当于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卖掉了,要把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一并结转到留存收益。因为其他综合收益这个科目不进利润表,不影响损益的。为啥不进利润表自己脑补一下。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盈余公积3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按1:9结转)
如果公允价值是下降的呢,那就做相反分录。
小结: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上长升到长投权益法的初始成本=原投资的公允+新增投资对价的公允。简称:公对公。
好了,现在已经进入到长投权益法阶段了,权益法第一步干嘛,调成本呀,那看一下乙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上面例题说了账面和公允一样,那比一下呗,1.2亿的25%=0万,甲只花了8万,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0-8=
贷:营业外收入
下面再按权益法核算的步骤进行。
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上升到长投成本法(超过50%)
长投成本法核算的是因企业合并形成的,那既然是合并就要分是同控合并还是非同控合并。权益法核算的是非合并形成的长投,非合并形成的长投就没有同控或非同控这一说法了。下面先说非同控
非同控(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上升到长投成本法)
这叫多次交易分步实现,这个相当于长投的初始取得,和非同控会计处理一样,同样理解成先卖后买,长投初始成本公对公,这里因合并费用就不能计长投成本了。
举例:甲持乙(非关联方)10%股权(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账面成本:万,公允价值变动万,公允价值(卖价)0万,又支付0万获得乙50%股权,甲合并日资本公积余额8万,支付审计评估费6万。
如果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0+0=0
贷:银行存款0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投资收益
支付审计评估费
借:管理费用6
贷:银行存款6
如果是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0+0=0
贷:银行存款0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盈余公积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0
这时要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进行结转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盈余公积3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此时就可以了,因为长投成本法后续不要对长投账面进行调整,只有被投资企业宣告发股利
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
同控
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上升到长投成本法同控下长投的初始入账成本其实和直接取得长投同控是一样的,长投成本就是被投资企业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对价就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账面加上新增对价的账面之和,差额依顺序冲: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不能理解为把原资产卖掉。只是同一集团内资产权益的重新组合。
举例:甲持乙10%股权(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账面成本:万,公允变动万,公允0万,另支付0万获得50%股权,同控合并。乙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净资产账面价值为0万。还是两种情况
如果原投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0万*(10%+50%)=5
贷:银行存款0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2
没什么特别的吧,和直接取得长投同控一样
借:长期股权投资0万*(10%+50%)=5(有没发现现在长投没有投资成本这个二级科目了,因为长投在成本法下不需调初始成本,就没有二级科目)
贷:银行存款0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2
小结:此时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虽然有公允价0万,但甲并没有最终处置,不能理解成处置,所以和非同控不一样,不能计入留存收益。还有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万也不能理解成处置,同样不能计入留存收益,只有在真正处置时才可以计入留存收益。
长投权益法转成本法
长投权益法转长投成本法,成本法嘛那就分同控还是非同控。
长投权益法转成本法有一点点小特殊,此时长投的初始成本=原投资的账面+新增投资对价的公允,理解成就是转一部分(转出权益法账面)再买一部分,原权益法下的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暂不结转。
举例:甲持乙30%股权,重大影响,账面万(其中:投资成本2,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50),公允价值0万。另支付0万获得40%股权,非同控合并。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0(对价是固定资产用公允价)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2
-损益调整
-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权益变动50
同控:
长投权益法转成本法同控长投的初始入账成本就是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净资产的份额,其实同控基本上都一样,没特别的,合并对价就是原资产账面加新增代价的账面,差额借方依顺序冲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差计入资本公积。举例:甲持乙30%股权,重大影响,账面(其中:投资成本2,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50),公允0.支付1又获得40%股权,同控合并。乙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为0.
借:长期股权投资0
贷:银行存款1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2
-损益调整
-其他权益变动5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小结:长投权益法转成本法下同控和非同控成本区别在于同控长投入账初始成本是被投资企业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账面净资产的份额,对价是原资产的账面加上新增代价的账面,非同控长投初始入账成本是原资产的账面加新增代价的公允,相同点都是原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啥是账面而不是公允呢,因为到合并财务报表的时候账面还是要还原到公允的。
注:以上交易均不属于“一揽子交易”。如果是一揽子交易会计处理是不一样的,差额是不能计入当期损益,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等几项交易完成后一起计入损益,俗话就是“堤内损失堤外补”总损益不变。
上面是沿着上升这条线进行的,下面介绍沿着下降这条线继续进行。
4长投成本法转权益法
长投成本法转权益法里面有个小点稍有点小绕,要追溯调整,卖掉那部分理解成卖一部分留一部分。举个例子加深理解。
例:年1月1日甲取得乙70%股权,形成控制,长投账面6万。年1月1日出售40%股权,取得0万,剩余30%,重大影响,当日乙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00万,年乙实现净利润万,无其他权益变动也不考虑其他因素。
出售40%股权时
借:银行存款0
贷:长期股权投资6*70%的40%=3
投资收益
当时甲在购买时年1月1日达到了70%(成本法),现在年1月1日卖掉了其中的40%,只剩30%了(此时由成本法转换成权益法了),我们要理解成现在的30%权益法是从当初购买时开始的年1月1日,权益法第一步追溯调整长投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6卖掉3还剩0,拿0和当时的可辨认公允价值份额00万*30%=0万比一下,少花钱了,调长投成本)
贷:盈余公积3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权益法调长投成本少花钱不是计入营业外收入的嘛,这里怎么计入留存收益了呢?因为这里是追溯调整,其实会计这个学科有部分内容也是自欺欺人,明知道不可能真正追溯回去的,但还是要追,你想啊,当初是计入营业外收入的,营业外收入最后不还是得到留存收益中去嘛。这里计入留存收益也是为了不影响本期利润表。所有追溯调整都这样。)
从购入70%股权到卖掉40%之间这一年实现的万净利润要追溯吗?当然,必须追!怎么追?看下面: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万*30%)
贷:盈余公积15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同样计入留存收益,也会用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不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只是一个过渡性科目)
本例中:如果有涉及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因为都不影响损益,直接写分录就可以了,不用留存收益了。如有调整净利润的内部交易等按权益法的步骤核算就OK了。
如果因其他股东增资,而我方未认购间接造成的失去控制权呢?举个例吧:年1月1日,甲公司以0万元取得乙60%股权,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4万元(公允和账面相同)。年10月1日,乙公司向非关联方丙公司定向增发股票,增资0万元,相关手续已办好,甲对乙持股比例下降到40%,年1月1日到年10月1日期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万元,其中全年实现净利润0万元,21年已实现净利润万元,假设乙公司一直未进行利润分配,也未发生其他计入资本公积和其他综合收益的交易或事项。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不考虑相关税费影响。
第一步:先考虑对甲产生的影响(由60%下降到40%),既然已经下降到40%,那就采用权益法核算呗,你增资的0万也有我的一份(0万*40%=万,另外我的长投确认是少了0*20%/60%=0万
得到的和失去的一起写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80万
贷:投资收益80
分开写这样好理解:
借:长期股权投资0万*40%=(得到的)
贷:长期股权投资0(失去的)
投资收益80(差额,或在借方)
第二步:权益法调成本及后续调整
要调成本吗?投资当乙可辨认净资产4*40%=0万,甲花了(0-0)=0万,0-0=多花钱了不做调整。
再看一下乙实现的利润,以前0万*40%=万,今年万*40%=万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0
贷:盈余公积8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投资收益(这是今年实现的不用追溯)
小结:因处置投资或因其他等原因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由能实施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者其他投资方一起实施共同控制的,首先应按处置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然后对该剩余股权进行追溯调整,视同原取得投资时就采用权益法核算。
5.长投成本法转换成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这个阶段的转换相对简单,理解成先卖后买,举例:
年1月1日,甲持乙70%股权,形成控制,账面6,公允价值万,当日售出60%股权,取得价款0万,剩余10%,未达重大影响,交易性金融资产,年2月1日,甲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上升万。
借:银行存款0
交易性金融资产-0=0
贷:长期股权投资6(此时理解成把长投全部卖掉,再去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变动
借:交易性交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长投权益法转换成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同样理解成先卖后买,不过里面有个问题,因为长投在权益法核算时被投资企业有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权益变动时,投资方是记入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现在你要我理解成先卖后买,不就是相当于把长投处置掉了吗?这是我们要看被投资企业的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当初是怎么形成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全部转投资收益,关健就是其他综合收益,现在我们回忆一下其他综合收益形成的几种情况,1.非投房在转换成投资性房地产时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因升值形成的,如果被投资企业处置投房,是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的(用的净额法),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相当于进损益了,这时投资企业在结转其他综合收益时也要进损益,计入投资收益;2.被投资企业进行债权投资时公允价值变动是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在处置时是计入投资收益,就是进损益了,那投资企业也要进损益,计入投资收益。3.被投资企业有其他权益工具时,公允价值变动同样是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不过在处置时是计入留存收益,那我们投资企业在结转其他综合收益时也要计入留存收益。
例:甲持乙30%股权,重大影响,帐面(其中:投资成本2,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50)。出售20%股权,取得价款0.假定乙其他综合收益变动源自处置投资性房地产40,债权投资公允变动35,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变动25所致。剩余10%未达重大影响,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0
借:银行存款0
交易性金融资产0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2
损益调整
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权益变动50
投资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50
贷:盈余公积2.5(1:9)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2.5(1:9)
投资收益(50+40+35)
小结:长投权益法转换成交易性金融工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时,投资企业根据被投资企业因投资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如何结转,要看被投资企业在处置时根据重分类是否可以计入损益还是计入留存收益,保持和被投资企业同样处理就OK了。
五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出售所得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差,计入投资收益。要注意是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时候别忘记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同时要结转。怎么结转在长投权益法转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那里已介绍过了,如果在权益法之间减少,就是部分减少,减少后还是权益法,作相应比例结转,不作过多解释。
---完---